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教子心得
真正的放养教育:放的是思维,养的是习惯,受益的才能是孩子!
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,心理健康的孩子,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。今天这篇文章,推荐老师转给家长。
放养式教育,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,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、社会,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,有别于严厉的、教条式的应试教育。
放养教育本身是没错的,但一定要有合适的度,有边界有规矩。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,就不可能一味放手,任由孩子释放天性,而要做到以下几点:
教会孩子懂得并理解规则
培养他们的敬畏之心
让孩子理解规则,是教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,也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重要一步。
就像告诉孩子,马路上是不可以随意跑动玩耍的,因为车很多,速度又很快,如果随性玩耍,很容易被车撞到。
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,走在马路上的时候,要遵守交通规则,这样人和车才可以在马路上和平相处。
父母对孩子的期望,不过是希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,如果说健康快乐成长是硬币的一面,那么理解并遵守规则就是另一面。
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,才能保证他们能健康快乐成长。
孩子最开始是没有敬畏之心的,就像他们只知道火可以做饭,可以取暖,却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险的事情,失控的火威力很大伤害也很大。
他们只喜欢可爱的小动物,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动物,可以随意踢打,甚至杀死它们,如果不教会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,释放天性的放养教育,只会成为让孩子变成恶魔的训导方式。
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
教他们意识到分寸感和界限感
每个孩子都爱玩,天生排斥好习惯,可是一旦好习惯养成,对于孩子来说,将是毕生可用的财富。
学会长久的坚持和认定目标做事情,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。
《刻意练习》这本书里讲过:
心理学家本杰明·布鲁姆曾管理一个研究项目,该项目研究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。
结果发现,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,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。
所以说,不要让放养教育,成为父母偷懒的借口。
教会孩子们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,人和人、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,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,便会引来无数麻烦,还如何让孩子快乐生活呢?
所以希望孩子快乐,请先让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处,建立自己的好习惯,意识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。
只有这样,在未来时候,他们才会有能力去快乐生活。
父母的言传身教
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
如果父母是原件,那么孩子就是复印件,复印件上出了问题,我们要去改的应该是原件。
面对孩子的问题,父母应该先从自身思考,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权威不断逼着孩子改正。
卢梭说过,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:讲道理,发脾气,刻意感动。而简简单单的言传身教,却是最有效也是最难实现的。
简而言之,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,你就要做到什么样。
如果做不到“放思维养习惯”的收放自如,不如踏踏实实教育孩子,给他们有质量的陪伴,不要用名义上的陪伴去代替;不要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,对于孩子的教育,我们必须做到“行动上的巨人”;
关于那些熊孩子,家长该管的时候,是必须要管的,如果不想让他们继续熊下去的话。
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,但也隐藏着恶魔的一面,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让天使战胜恶魔,让孩子快乐平安幸福健康的长大。
小 结
盲目的放养教育,对于不愿意保持自己的学习力,不愿意精进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来说,最轻松。
但想要养出一个三观正,心理健康的孩子,是需要父母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高质量的陪伴的。
真正的放养教育,放的是孩子的思维,养的是孩子的习惯。
上一篇:不要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
下一篇:家风——凝聚人心的情感力量
-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,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- 01八月不收心,开学要落后!这是老
暑假就要结束! 可是不少孩子却玩兴正浓,这让不少家长看在眼[详细]
- 02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:直面孩子的普通和平凡,
前言: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一次初三家长会上,一位差生的母亲[详细]
- 03退休清华老教授:往“死”里管住孩子这3点,将
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显得束手无策,但其实教育还是有很[详细]
- 04没有见识的努力,都是瞎忙
见识比努力重要 。 生活不仅需要力气,还需要巧劲。以见识为[详细]
- 05有远见的父母,从不让孩子偷这些懒!
父母爱孩子,本是最美好的感情。 只是很多时候,父母爱得太深[详细]
- 06 孩子,没有人能替你成长,不努力,就出局
十年寒窗,百炼成钢,每个人才的成长,都不是与生俱来的。[详细]
- 07教育好孩子就是投资自己的后半生
一位老教师从教近30年,担任过备课组长、班主任、年级主任,[详细]
- 08自由、玩耍与想象力:我们稀缺的精神资源
家长们为了孩子未来发展考虑,总会十分关心孩子学习成绩,通[详细]
- 09“妈妈, 我的脑子转不动了”: 关于抢跑的危害
鸡娃的大人 抢跑的孩子 鸡娃,指的是北上广深流行的一种教育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