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教子心得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?
论述、证据等进行辩证性的思考,从而提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。同时,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。
为什么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
我们一直在说批判性思维,究竟为什么它这么重要,难道“老师给出标准答案,我们记住“这种模式有什么不对嘛?我们这么多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走过来,不也活得好好的嘛?
想要解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来看一下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。
很多人都在提这个名词,但是很少人知道它的准确含义。
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,是对个人的思维进行系统训练后,能够对问题、论述、证据等进行辩证性的思考,从而提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。同时,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。
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,不会盲从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权威,对信息抱有审慎的态度,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。这样更能做出理想的判断及选择,并能得出经得住考验的结论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每天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会接触到大量的、扑面而来的信息,我们需要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,筛选、思考和判断出哪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是可靠的、真实的、有用的。做出选择判断和思考的有效方法和过程,就是批判性思维。所以,批判性思维,它不仅跟学术有关,也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养成批判性思维的5个技巧
批判性思维,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,能让我们更仔细地分析形势,发现隐藏的问题,比如一些偏见和操纵,并作出更好的选择。如果你觉得”批判性”有点儿否定意味,那正说明它在起作用。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,不会因为哪个听起来不错就选哪个,而会仔细审查每一个选择,并抱有怀疑态度。他们会用一切手段排除其他选项,只留下最有用、最值得信赖的信息。有很多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,这里讲的方法,只需五步,就可以帮你解决各种问题。
1
明确你的问题
明确你的问题
换句话说,知道你想要什么,这有时并不如想象中的直接。比如说,你在考虑尝试最近流行的饮食方法,这种方法声称“两周内就能看到效果”,你的初衷可能被其他因素而遮盖,但如果你面对选择时,有更清晰的观点,你真正想要通过这个饮食方法达到什么效果,为了减重也好,或是为了更均衡的营养也好,或是为了更有活力,就使你更批判地筛选信息,从而找到你真正想要的答案,决定这个点子是否能真正符合你的需要。
2
搜集信息
信息无所不在,所以明晰你的问题,可以帮你决定哪些信息是有用的。如果你想通过饮食方式来摄取更多营养,你可以咨询下营养师,或是向他人寻求经验。搜集帮助你权衡不同方案,使你作出更接近目标的决定。
3
运用信息
可以通过关键性问题对信息加以运用。面对一个选择时,问问自己“哪些概念要用到?”“存在几种假设?”“我对信息的解读符合逻辑吗?”比如,一个邮件声称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,你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:“什么因素决定我对此作出判断?”“我认为发件人说的是实话吗?”“从现实来看,我有可能赢钱吗?”
4
考虑后果及影响
想象一下现在是大选期,你选择支持一个候选人,是因为他承诺,要让汽油更便宜。初听上去还不错但长期讲来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?如果不用高价限制汽油的使用,大气污染将变得严重,而这是必须考虑的一个意外后果。
5
了解其他观点
问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多人被对方候选人吸引。即使你一点都不认同那个候选人所说的,你也要深究他的一系列观点,弄清楚为什么他的政策你觉得没用,但别人喜欢。你就能让你进一步探究其他选择,衡量你自己的选项,最后作出更好的决定。
美国中小学课堂如何训练孩子的批判性思维
期待我们的传统课堂有迅速的改变不太现实,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课堂的形式,把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念融入我们的教学和生活中。
以下列举了3个美国中小学课堂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常见方式:
1
fact & opinion(事实&观点)练习法
Facts and Opinions是美国课堂从幼儿园开始就经常会做的一种练习。给小孩一句话,一段文字,甚至一篇文章,让他们区分,这是一个事实,还是一个观点?
看个例子,你马上就能明白 ...
左边——冰淇淋很好吃 (这是一个观点)
右边——冰淇淋通常是用牛奶制品做的(这是个事实)
Fact(事实):就是能被证明是真还是假的一段陈述。(比如,企鹅走路摇摇摆摆)
Opinion(观点):表达一种信念、感觉、看法的陈述,观点是参杂了个人偏好和情绪的,是无须证明的。(比如,我觉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最好吃)
我们之所以要区分事实和观点,是因为我们说话、写文章、做研究,做很多事情的时候,要学会用事实,而不是观点去支撑你的论点,这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。
【日常训练法】:父母和孩子也可以做类似的小练习。比如学龄前儿童可以根据日常生活制作表格,制定“事实”和“观点”,让孩子去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。
比如:
我家住在9号楼。(事实)
我喜欢更喜欢吃意面,不喜欢吃面包。(观点)
我比我妹妹个子高一些。(事实)
学龄儿童可以在阅读文章的时候,学着去判断哪些文章侧重于陈述事实,哪些其实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看法。
2
便签阅读法
在美国一些阅读课堂中,老师常用 “便签阅读法”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。通过这六个角度,学生边阅读边思考,强化自己的批判性思维:
第一,建立联系:
这让我想起了……
这和……有关
我想起了……
第二,问问题:
我在想……
为什么……
什么是……
第三,做推理:
从文中,我可以推测出……
这个概要让我知道……
我猜想......因为……
第四,作预测:
我预测……
我觉得......会要发生......因为……
第五, 阅读理解:
我在想……
我注意到……
在这一段里……
第六,作评价:
在我看来……
我喜欢/不喜欢……
我同意/不同意……因为……
这六个基本的思考方向,每一个角度用一种颜色的便签纸,比如建立联系用粉色,做出预测用绿色,写下阅读过程中的想法。
这种形式为阅读增添许多乐趣,因为五颜六色的便签能刺激孩子们的视觉和神经感官,让他们乐于阅读,这也能帮他们实现自我管理,促使自己去思考和深入理解文本,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。这样也便于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思考过程,并给予及时的反馈。
这种阅读法看似有些艰深复杂,适应和熟练以后,就会变成孩子一种自然而然的阅读思考方式。
【日常训练法】:家长和孩子读绘本,这种便签阅读法也可以尝试一下。具体怎么操作呢?
以"建立联系"为例,当孩子读完书中的一段后,让孩子停下来思考,回忆刚才读的内容。然后有引导性地问孩子有没有想起一些相似的经历,并让他们用粉红色的便签把想法记录下来。有孩子可能会写:
“这让我想起了我的老师。这本书里面的老师会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唱歌,我的老师也会这样做。“
再来说说怎么"作预测"。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第一页,让孩子猜猜看后续情节,并把想法写在绿色的便签上。比如,孩子读到“小兔彼得找不到妈妈了”,孩子可能会说:
“小兔彼得很伤心,很惊慌,它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“小兔彼得哭了一会,鼓起勇气,决定开始找妈妈。”
“小兔彼得向他的小伙伴求助,一起寻找妈妈。”
对于学龄前还不会写字的儿童,家长可以从这六个方面进行提问,然后用彩色便签写下孩子的想法,贴在书上,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视的,也了解了这种阅读法的思考方式。
慢慢地,等孩子的阅读书写能力有所提高,就可以在阅读时使用不同颜色的便签边阅读边思考记录。这六个思考方向能帮助孩子更高效深入地理解文本,教孩子学会缜密全面的思考,而且不容易有遗漏。当看完一本书,把所有的便签收集起来,这代表孩子阅读时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,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。
3
纪录片激发思辨
在美国高年级的课堂上,老师们会播放一些精心挑选的简短纪录片,与其他短篇故事、诗歌和文章一样,短纪录片可以激发讨论、辩论、思考和写作,并且给学生们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角度。这些纪录片往往有一定深度,值得不断地被挖掘和探讨。
老师会根据电影或者纪录片的情节,问学生们,有哪些地方让孩子们有所思考,或者收获了什么?
除此之外,老师还会把孩子们分成两组,类似辩论赛正反两方一样。
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稍加引导,而不会帮助孩子们得出结论,更不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正确答案。
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,从具体的事件和情节出发,可以让孩子进行更深入的思考。不一定最后一定要得出什么具体的结论,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培养思辨的能力。
【日常训练法】:不仅是纪录片,对于学龄前儿童,动画片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探讨、思考的素材。
比如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有一个情节:刚下过雨,佩奇很想去跳泥坑。这个时候可以问问孩子,你是怎么看的?如果你是小猪的妈妈,你会同意让小猪去跳泥坑嘛?为什么同意?为什么不同意?如果小猪去跳了会怎么样?不跳会怎么样呢?
父母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回答,比如小猪的自主意愿,情绪,跳泥坑的安全性,是不是会弄脏,弄脏了怎么办……
也可以选择和孩子反方面的观点,类似辩论的形式,给出自己的观点。
最后告诉孩子,爸爸妈妈和你的观点都有合理性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最重要的是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批判性思维的培养,不一定只在课堂,在家庭中,在亲子互动中就可以开始开展了。在孩子幼年时期就为他提供批判性思维的土壤,相信他在未来的学业和生活中都能因此而受益。
-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,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- 01成长动力源于家国情怀 2019年家庭
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职责,养育才是家庭的职责。亲子关系越差,[详细]
- 01董卿谈父亲落泪:教育路上,家长
爱孩子的父母,不会轻易放手对孩子的教育,而是在孩子快放弃[详细]
- 02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
论述、证据等进行辩证性的思考,从而提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。[详细]
- 03成长动力源于家国情怀 2019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
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职责,养育才是家庭的职责。亲子关系越差,[详细]
- 04留学前,送孩子什么最重要
孩子要留学了,进入西方社会后,会不会看轻父母之恩,会不会[详细]
- 01子女如镜 父母当自省
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,并不是只有说教、训诫那么简单,而[详细]
- 02“努力读书有用吗?”请告诉孩子:读书和不读
读书无用论是当今的一大骗局 近些年来,社会上流行起了一股新[详细]
- 03学校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,这是一场心胸
假如把社会比作河流的上游,家庭处于中游,学校教育处于下游[详细]
- 04爸爸多用心,妈妈放宽心,就是一个家最好的样
看过一项调查: 在中国,42%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独挡一面,[详细]
- 05致沉睡中的学生:别假装努力,结局不会陪你演
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 与你共勉! 读书和不读书[详细]
- 06不懂这一点,你永远成不了最好的父母
不久前无意中看了一档节目 叫《不想说特想听》, 感触颇深。[详细]
- 07董卿谈父亲落泪:教育路上,家长别指望孩子能
爱孩子的父母,不会轻易放手对孩子的教育,而是在孩子快放弃[详细]
- 08关键的“14”岁,父母再难也要陪孩子度过!
14岁的孩子,正当青春期,易冲动、不听劝,但同时,14岁又是一[详细]
- 09教育改革:不会阅读的孩子,将沦为潜在的差生
让孩子爱上读书,是父母最值得炫耀的功力。 古人云:腹有诗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