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首页>教子心得
当孩子被打了,告诉他这4条生存法则比“打回去”更重要
近日,我跟许久未见的老朋友聊到了关于“孩子冲突”这个话题。
我问她:“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,你会教他怎么做?”
她笑了笑:“如果是以前,按我这暴脾气,我一定要叫我孩子打回去!
可是,有一次我和孩子的一番对话,让我醍醐灌顶。”
记得孩子刚上幼儿园那会,我就告诫孩子:“如果有人打你,你可以打回去。”
但是孩子想也没想就反问我:
“如果我也打人,不是变成跟他一样的孩子了吗?”
我愣住了,我问他:“那你怎么办?”
他说,我会大声喊,打人是不对的,这样就能吓住他。
我就问他,他还打你,你怎么办?
他笑着说:“那我就赶紧跑到老师旁边去,这样他就不敢过来打我了。”
那一刻,老母亲的内心满是感动与欢喜,我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坚强,也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。
很多时候,我们都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:
“别人打你了,你不要怂,你就打回去,一切都有爸妈给你撑腰。”
那我们有没有想过,如果一味地叫孩子打回去,可能会导致孩子从一个懦弱性格变成一个攻击型性格,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?
不同年龄段的孩子,需要不同的“防欺负”教育
我的一个读者,就曾经留言告诉我:
为了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,就对他说‘别人打了你,你要反击回去’。
最后的结果,就是收获了一个人见人怕的“坏孩子”。
试想,以后孩子又遇到类似的矛盾时,就只知道打人,久而久之,连小朋友都不敢跟他玩了。
作家张文质曾说过:
“一个孩子心灵的成长,从他呱呱落地时就开始了。”
孩子刚来到这世界上如同是一张白纸,而父母就是孩子生命初期的“画家”。
0-3岁的孩子抽象能力还未建立,他需要实际接触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。
所以,孩子可能会通过玩泥巴、吃玩具等活动来探索世界,把自己的身体和这些物体进行接触,从而认识这个事物。
有时,孩子之间的打闹,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“攻击”。
倘若真的出现了孩子带有攻击性行为,父母一定要及时介入。
因为3岁以下的孩子并不具备自己处理事件的能力,如果家长只想让孩子自行解决,那恐怕只能收获高分贝的哭声,以及惨不忍睹的小花脸。
自家孩子被欺负了,那一定先安抚孩子的情绪,并指出对方孩子错误,告诉孩子打人是会让别人讨厌的,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。
而一味教孩子“不要怂,打回去”,就是父母偷懒的做法。
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以后,又是一个全新的社交环境。
孩子需要找寻到融入新环境的节奏,否则就会格格不入。
而这个过程,是父母不能代替的,因为父母没有办法为孩子搭建永恒的庇护所。
孩子的社交冲突,实在有太多可能性与变数发生,是无法控制的。
这时候,父母更多的教育重心应该放在“如何避免让孩子通过武力冲突,来解决社交冲突”。
每一次冲突中,父母引导孩子学会处理冲突的能力,给孩子建立明辨是非的机会,这才是能够陪伴孩子真正成长的生存之道。
打回去不是目的,培养自我保护的精神才是硬道理
有时候,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:
孩子被打了,教孩子打回去,当孩子没被打的时候,我们的教育去哪里了?
我们单纯教孩子“打回去”,或者“不打回去”,都只是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建立自己独立生存的法则。
这里我想提出几点建议,帮助家长学会防患于未然:
父母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
如果孩子年纪小,性格也属于比较内敛的,有时候受了欺负也不敢告诉家人。
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现:情绪是否低落,衣物书包等是否完整。
同时,适当提问:“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呀?和小朋友有玩什么游戏吗?”,这样可以慢慢引导孩子说出一天的真实感受。
教孩子使用严肃警告的话语:
你凭什么欺负人?你凭什么欺负人?
你走开,你再推我我就生气了!
面对4-5岁的孩子,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,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不好惹的。
教会孩子,善用外部资源
如果孩子真的面临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,除了有效反击之外,我们还要教会孩子认识到可以借助外部资源。
及时求助爸爸妈妈、老师,或者是其他大人,不让自己被白白欺负。
父母要教会孩子维权,做孩子坚实的后盾
孩子告诉我们被欺负了,是因为信任我们,我们也要帮着孩子一起维护自己的权利。
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说:“下一次你可以打回去。”
如果对方是没由来的欺凌,家长就不该让孩子白白承受“这一次”的欺凌,也不该让孩子再去等待“下一次”的欺凌。
“这一次”的欺凌就应该摆到明面上妥善解决,这样既能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,也能给予孩子底气。
父母保护孩子的初衷,是希望孩子能解决问题,那就得教会孩子“如何像成人一样面对冲突”。
而父母的榜样示范,就是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最关键一环。
真正的反击,并不是让孩子用拳头来解决问题,而是帮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。
下一篇:没有了
- 凡本网注明"来源: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,转载请必须注明中,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-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- 01钱儿爸:决定孩子未来的,是父母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很容易进一步退两步,这时候需要父母放下[详细]
- 01《冰雪奇缘2》爆火:6年后,我终
时隔六年,《冰雪奇缘2》踩着十一月的尾巴飒爽归来,不出意外[详细]
- 02要让孩子知道,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!
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,在学生阶段,学习掌握知识,为[详细]
- 0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
论述、证据等进行辩证性的思考,从而提出或形成自己的观点。[详细]
- 04别轻易不理孩子 , 伤害超乎你的想象
你知道吗? 一个孩子,他最害怕爸爸妈妈对他说: 我不要你了[详细]
- 05钱儿爸:决定孩子未来的,是父母内心的力量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很容易进一步退两步,这时候需要父母放下[详细]
- 06成长动力源于家国情怀 2019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观
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职责,养育才是家庭的职责。亲子关系越差,[详细]
- 07给孩子立规矩没用?问题可能出在这
插图/在在 许多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,但做起来却总是出现[详细]
- 08留学前,送孩子什么最重要
孩子要留学了,进入西方社会后,会不会看轻父母之恩,会不会[详细]
- 09当孩子说不想学了,你的回答至关重要!别让一
送 孩子上学的路上,遇见一位家长,正拖着孩子去学校。 孩子[详细]
- 01子女如镜 父母当自省
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,并不是只有说教、训诫那么简单,而[详细]
- 02“努力读书有用吗?”请告诉孩子:读书和不读
读书无用论是当今的一大骗局 近些年来,社会上流行起了一股新[详细]
- 03学校和家长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,这是一场心胸
假如把社会比作河流的上游,家庭处于中游,学校教育处于下游[详细]
- 04《冰雪奇缘2》爆火:6年后,我终于读懂了4个养
时隔六年,《冰雪奇缘2》踩着十一月的尾巴飒爽归来,不出意外[详细]
- 05爸爸多用心,妈妈放宽心,就是一个家最好的样
看过一项调查: 在中国,42%的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独挡一面,[详细]
- 06致沉睡中的学生:别假装努力,结局不会陪你演
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 与你共勉! 读书和不读书[详细]
- 07不懂这一点,你永远成不了最好的父母
不久前无意中看了一档节目 叫《不想说特想听》, 感触颇深。[详细]
- 08要让孩子知道,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!
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,在学生阶段,学习掌握知识,为[详细]
- 09董卿谈父亲落泪:教育路上,家长别指望孩子能
爱孩子的父母,不会轻易放手对孩子的教育,而是在孩子快放弃[详细]